當前位置: 首頁 品種 月季花功效與作用

月季花功效與作用
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【名稱】月季花

【拼音名】Yuè Jì Huā

【英文名】FLOS ROSAE CHINENSIS

【別名】月月紅

【來源】本品為薔薇科植物[b]月季[/b]Rosa chinensis Jacq.的干燥[b]花[/b],其[b]根、葉[/b]也入藥。全年均可采收,花微開時采摘,陰干或低溫干燥。春季挖根,洗凈曬干。葉多鮮用。

【性狀】本品呈類球形,直徑1.5~2.5cm?;ㄍ虚L圓形,萼片5,暗綠色,先端尾尖;花瓣呈覆瓦狀排列,有的散落,長圓形,紫紅色或淡紫紅色;雄蕊多數(shù),黃色。體輕,質(zhì)脆。氣清香,味淡、微苦。

【性味】甘,溫。

【歸經(jīng)】歸肝經(jīng)。

【功效】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,散毒消腫?;ǎ河糜谠陆?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癰癤腫毒,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(未潰破)。葉: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,跌打損傷。根:跌打損傷,白帶,遺精。

【用法用量】花1~2錢;根3~5錢;鮮花或葉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【儲藏】置陰涼干燥處,防壓、防蛀。

【摘錄出處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《*辭典》

【名稱】月季花

【出處】《綱目》

【拼音名】Yuè Jì Huā

【別名】四季花(《益部方物略記》),月月紅、勝春、斗雪紅(《綱目》),月貴花、月記(《南越筆記》),月月開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長春花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月月花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艷雪紅、綢春花(《泉州本草》),月季紅(《陜西中藥志》),勒泡(《湖南藥物志》),月光花、銅棰子、四季春(《閩東本草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[b]月季花[/b]的[b]半開放花[/b]。夏、秋采收半開放的花朵,晾干,或用微火烘干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常綠直立灌木。枝圓柱形,有三棱形鉤狀皮刺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;小葉3~5,稀為7枚;小葉有柄,柄上有腺毛及刺;小葉片闊卵形至卵狀長橢匱形,長2~7厘米,寬1~4厘米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闊楔形或圓形,邊緣有尖鋸齒;總?cè)~柄基部有托葉,邊緣具腺毛?;ㄍǔ?shù)朵簇生,稀單生,紅色或玫瑰色,重瓣;總苞2,披針形,先端長尾狀,表面有毛,邊緣有腺毛;花萼5,向下反卷,有長尾狀銳尖頭,常羽狀裂,外面光滑,內(nèi)面密被白色綿毛;花瓣倒卵形,先端圓形,脈紋明顯,呈覆瓦狀排列;雄蕊多數(shù),著生于花萼筒邊緣的花盤上;雌蕊多數(shù),包于壺狀花托的底部,子房有毛。果實卵形或陀螺形。花期5~9月。 本植物的根(月季花根)、葉(月季花葉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或路旁。我國各地普遍栽培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都有生產(chǎn)。

【性狀】干燥的花朵呈圓球形,雜有散碎的花瓣?;ù笮〖s1.5~2厘米,呈紫色或粉紅色?;ò甓鄶?shù)呈長圓形,有紋理,中央為黃色花蕊,花萼綠色,先端裂為5片,下端有膨大成長圓形的花托。質(zhì)脆,易破碎。微有清香氣,味淡微苦.以紫紅色、半開放的花蕾、不散瓣、氣味清香者為佳。

【性味】甘,溫. ①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 ②《閩東本草):"性平,味淡,無毒。"

【歸經(jīng)】入肝經(jīng)。 ①《陜西中藥志》:"入肝經(jīng)。" ②《閩東本草》:"入肝、腎二經(jīng)。"

【功效】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,消腫解毒。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經(jīng)來腹痛,跌打損傷,血瘀腫痛,癰疽腫毒。 ①《綱目》:"活血消腫,敷毒。"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止血。治紅崩、白帶。" ③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"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月經(jīng)困難,月經(jīng)期拘攣性腹痛.外用搗敷腫毒,能消腫止痛。" ④《泉州本草》:"通經(jīng)活血化瘀,清腸胃濕熱,瀉肺火,止咳,止血止痛,消癰毒。治肺虛咳嗽咯血,痢疾,瘰疬潰爛,癰疽腫毒,婦女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"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;或研末。外用:搗敷。

【附方】①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:鮮月季花每次五至七錢,開水泡服,連服數(shù)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肺虛咳嗽咯血:月季花合冰糖燉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③治筋骨疼痛,腳膝腫痛,跌打損傷:月季花瓣干研末,每服一錢,酒沖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,) ④治產(chǎn)后陰挺:月季花一兩燉紅酒服。(《閩東本草》)

【摘錄出處】《*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

【名稱】月季花

【出處】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【拼音名】Yuè Jì Huā

【英文名】Chinese Rose Flower

【別名】四季花、月月紅、勝春、斗雪紅、月貴花、月記、月月開、長春花、月月花、艷雪紅、綢春花、月季紅、勒泡、月光花、四香春、月七花
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月季花的花。[br]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osa chinensis Jacq.[br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選晴天采收半開放的花朵,及時攤開晾干,或用微火烘干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。小枝粗壯而略帶鉤狀的皮刺或無刺。羽狀復(fù)葉,小葉3-5,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2-6cm,寬1-3cm,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邊緣有銳鋸齒;兩面無毛;葉柄及葉軸疏生皮刺及腺毛,托葉大部附生于葉柄上,邊緣有腺毛或羽裂。花單生或數(shù)朵聚生成傘房狀;花梗長,散生短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尾尖,羽裂,邊緣有腺毛;花瓣紅色或玫瑰色,重瓣,直徑約5cm,微香;花柱分離,子房被柔毛。果卵圓形或梨形,長1.5-2cm,紅色。萼片宿存。花期4-9月。果期6-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或路旁。[br]資源分布:我國各地普遍栽培。

【栽培】生物學特性 月季適應(yīng)性強耐寒、耐旱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以肥沃深厚,排水良好之中性偏酸腐殖土(pH6-6.5)生長較好。喜光,但過于強烈的陽光對花蕾發(fā)育不利。喜溫暖,氣溫在22-25℃生長開花最為適宜,夏季高溫對開花不利。[br]栽培技術(shù) 用扦插繁殖,育苗移栽。每年在2-3月或7-8月,選健壯枝條剪成16-20cm的插條。在1.3m寬的畦上,作成苗床。按行距33cm開橫溝,深13-16cm,每隔7-10cm,斜放插條1根,露出畦面4cm左右,填土壓緊,再蓋土與畦面齊平。培育1年,即可移栽。移栽在2-3月進行。整好土地,理好排水溝,然后按行距70cm,株距35cm挖穴,每穴栽苗1株,填土壓實,澆水定根。[br]田間管理 扦插1月左右,待新苗發(fā)出后,要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。移栽后在每年3月、7月和12月中耕除草、追肥各1次。肥料前兩次以人畜糞水為主,冬季可施用土雜肥和過磷酸鈣。修枝在早春或冬季進行,每株留3-4個主枝。[br]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黑霉病和白霉病,要注意排水,及時除去受害枝葉,并噴射波爾多液防治。蟲害有薔薇葉蜂、卷葉蟲等幼蟲食害葉片,鋸梢蟲和象鼻蟲為害嫩枝,可用化學藥物毒殺。尺蠖為害葉片,可用化學藥劑防治。

【性狀】性狀鑒定:花朵多呈圓形或類球形,花朵多呈圓球形,直徑1-1.5cm?;ㄍ械箞A錐或倒卵形,長5-7mm,直徑3-5mm,棕紫色,基部較尖,常帶有花梗。萼片5枚,先端尾尖,大多向下反折,短于或等于花冠,背面黃綠色或橙黃色,有疏毛,內(nèi)面被白色綿毛。花瓣5片或重瓣,覆瓦狀排列,少數(shù)雜有散瓣,長2-2.5cm,寬1-2.5cm,紫色或淡紅色,脈紋明顯。雄蕊多數(shù),黃棕色,卷曲,著生于花萼筒上。雌蕊多數(shù),有毛,花柱伸出花托口。體輕,質(zhì)脆,易碎。氣清香,味微苦、澀。[br]以完整、色紫紅、半開放、氣清香者為佳。[br]顯微鑒定 萼片表面觀:上表面(內(nèi)表面)密被單細胞非腺毛,長125-660μm,壁厚且彎曲;下表面具多細胞腺毛,長60-355μm,柄為多細胞排成多列。頭部由多細胞集成扁球形;尚有少數(shù)短小非腺毛。氣孔為不定式。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及少數(shù)棱晶。[br]花分粒:極面觀呈類三角形,直徑25-35μm;赤道面觀為橢圓形,直徑20-35μm,具三孔溝,內(nèi)孔類圓形,直徑為5.9μm外壁2層。表面具條狀雕紋。[br]花梗(近花托的端部)橫切面:表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,排列整齊,有少量腺毛。皮層外側(cè)為數(shù)列較小的厚壁細胞,內(nèi)側(cè)為薄壁細胞,常含有草酸鈣簇晶。維管束10-23個,外韌型,略呈內(nèi)外2列相間排列,木質(zhì)部束導管3-6個。髓部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。

【化學成分】花含揮發(fā)油,其成分與玫瑰油相似,大部分為萜醇類化合物,主要為牻牛兒醇(geraniol),橙花醇(nerol),香茅醇(citronellol)及其葡萄糖甙。另含沒食子酸(gallic acid),槲皮甙(quercitrin),鞣質(zhì),色素等。

【作用】月季花具有較強的抗真菌作用。在3%濃度時即對17種真菌有抗菌作用。已分離出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沒食子酸。

【鑒別】(1)取本品粗粉2g,加乙醚20ml,振搖浸泡1h,濾過。取濾液2ml置蒸發(fā)皿中,待乙醚揮發(fā)后加數(shù)滴5%香草醛濃硫酸液,深液即顯紫褐色。(檢查揮發(fā)油)(2)紫外色譜 取本品醇浸液,用95%乙醇配成0.05%的溶液,置1cm比色池中,在UV-265Fw紫外分光亮度計上測定吸收曲線,掃描范圍200-400nm,掃描速度60nm/min。結(jié)果于波長為208nm,265nm,293nm處有3個吸收峰。

【炮制】凈制:取原材料,除去雜質(zhì)。炮炙:取凈制材料晾干,或微火烘干即可。

【性味】甘;溫;無毒

【歸經(jīng)】肝;腎經(jīng)

【功效】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;解毒消腫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痛經(jīng);閉經(jīng);跌打損傷;瘀血腫痛;瘰疬;癰腫;燙傷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或開水泡服,3-6g,鮮品9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患處,或干品研末調(diào)搽患處。

【注意】不宜久服;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。

【各家論述】1.《綱目》:活血消腫,敷毒。[br]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止血。治紅崩、白帶。[br]3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月經(jīng)困難,月經(jīng)期拘攣性腹痛。外用搗敷腫毒,能消腫止痛。[br]4.《泉州本草》:通經(jīng)活血化瘀,清腸胃濕熱,瀉肺火,止咳,止血止痛,消癰毒。治肺虛咳嗽咯血,痢疾,瘰疬潰爛,癰疽腫毒,婦女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

【摘錄出處】《中華本草》